金門和馬祖的不同--古厝篇

金門和馬祖除了都是台灣的前線下而有了戰備設施外,其實他們都還有傳統建築遺留下來。金門是閩南式建築加上洋樓,而馬祖則以閩東市建築為主,其中馬祖就地取材以花崗石為外牆,面對淒厲的東北季風更顯出其堅毅不拔。
金門一開始以閩南式古厝為主,之後1920-1930年左右到南洋賺錢的僑民陸續回到金門蓋起洋樓,因此也形成金門古厝和洋樓互相交錯的局面,其中以水頭聚落最為著名,當初我們到金門時就住在水調歌頭(水調40號)的民宿,隔天呢則移往瓊林聚落的樓仔下(100號),兩間都是古厝改建的。
當初金門國家公園耗費鉅資修建後,由於一開始未了勸說古厝的主人讓政府修建,因此有種協商就是修建完成主人有優先承租使用,陸續改建後成為了現今金門民宿的大宗,不過當初開始時覺得內部擺設都差不多,最近上網查資料時發現已經有外來者駐進後,民宿的風格似乎也逐漸變多了。
金門的閩南式建築和台灣的一般老房子差不多(台灣的感覺沒有這麼豪華),不過主要是屋頂裝飾(馬背)不同,在山后村的民俗文化村就可以看出。多年前我們錢去時文化村還要收錢,不過網路資訊告訴我們旁邊有捷徑可免費進入,現在據說是免費的囉!
馬祖南竿現在除了沙津聚落經過整建外,牛角則是仍有有居住,其間卻散落現代透天厝,當地居民告訴我們那是有錢人後來蓋的,但和原先的聚落感覺就是不搭調;唯一感覺很棒的就是北竿的芹壁聚落。
在金門古厝幾乎都是紅磚投建造而成,除了部分是牆頭下半部是花崗石,而把組則是以花崗石建造而成,但在砌法上綠有不同,其中有前人事以人字砌和工字砌(另有說法忘記了)為主,人字砌較常出現在整片工字砌的門邊。而沒錢的人則是全部亂砌,因為石頭便宜無法選擇。我們當初住宿在芹壁渡假村,夏天是內十分涼爽舒服,記憶中因為怕蚊蟲裁官窗戶開冷氣睡覺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可怕的毛毛蟲

7/7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