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在大馬

 

因為有華人食物,來到大馬根本沒有離開台灣的感覺,港式燒臘、湯麵、腸粉、薄餅等,吃起來甚至覺得比台灣還要道地。而炒粿條、炒麵、炒米粉也有不同的風味,在口味上完全沒有違和感。比較不同的是,豬肉的料理因為宗教的關係,感覺少很多,連在大馬廣開分店的鼎泰豐,小籠包的肉餡都是雞肉。

在大馬用餐,辣椒沾醬缺一不可,另外花生小魚乾也是餐點的重點

在馬來西亞點餐後,送上食物前會先附送小碟的辣椒醬,如果覺得沾醬不夠多,可以請服務生補送,對我們而言卻太多了。有時候覺得食物鹹到無法入口,雖然點了湯麵,但是常留下高湯不喝。甚至有次在吉隆坡中國城的市場小攤販吃乾撈麵時,將開水直接加進附贈的湯品中,引來攤商側目。

送上餐點前,茶水與辣椒沾醬必先上,這是幾乎是大馬用餐習慣

在大馬電視台的廣告,也不斷宣導飲食時不要再沾醬,以減少鹹度和鈉的攝取量,顯示大馬政府重視國民飲食過鹹的習慣。不過除了辣椒等沾醬外,有些麵店會提供豬油渣和醋醃的綠辣椒,客人可以自行添加當配料。

其中豬油渣現在在台灣已經鮮少看到了,大馬卻常見到它的蹤跡。小時候豬油渣剛炸好後,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常被當作零嘴。可是現在台灣講究養生,豬油已經鮮少人使用,油渣更不會吃得到,但是從大馬的飲食習慣來看,豬油應該還是他們使用的一部份。

飯類除了主食外,所附的青菜很少,常是三、四片小()黃瓜切片外,就是一整碗白飯,對於儘量減少澱粉攝取,對我們真的是折騰。但是比較特別的是若點選乾拌麵,常會附上一兩顆餛飩或魚丸湯等,有些湯品配料極為豐富,不像在台灣,湯品需要額外加點餛飩湯、貢丸湯之類。

大馬點用乾麵時,因為和湯麵價格相同,通常會附上一碗配料很多的湯品

在點餐時,除了要決定今天主食外,有些麵店會要挑選麵條的種類,我曾碰過有提供麵粉粿、幼麵、板麵、豆簽、麵線、伊麵等六種主類的店家。

這家麵店的菜單下面註明麵類的選項,另外可以選擇添加小魚乾(江仔魚)、炸蔥或豬油渣

其中豆簽是我小時候的印象,老媽常會在煮飯的時候,叫我去雜貨店買豆簽回家,記憶中豆簽快煮易熟,吃起來較軟爛,個人並不是那麼喜歡,長大後豆簽就不曾列入煮飯的食材中。伊麵比較像油炸過的泡麵,在南方學院的校園食堂點餐時,曾經點乾麵要用伊麵,老闆就說伊麵只能做成湯麵,所以就沒試過他的味道了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可怕的毛毛蟲

7/7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